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運行十幾年的“三方模式”將在2019年走向終結,這將為多年的“三方模式”與“四方模式”清算布局之爭徹底劃上句號。 2018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在清算總中心上海中心看望慰問堅守在年終決算第一線的干部職工時指出,要以支付為民為指導,按計劃完成“斷直連”工作任務,進一步優化支付系統業務功能,不斷改進和提升支付清算服務水平;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清算機構的業務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支付清算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直聯”,亦即“三方模式”,是支付機構在商業銀行多頭開戶、多頭連接,其通過在各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辦理跨行資金清算,變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功能。與“四方模式”相比,“三方模式”將清算組織排除在外。 “斷直聯”即將“三方模式”更新至“四方模式”。有“斷”,就必須有“接”。網聯就是承擔這種職能。通過網聯,人民銀行就能如通過銀聯監管銀行卡一樣,監管第三方支付業務。 2019年1月1日,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發布新年獻詞稱,目前全部持網絡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以及424家銀行已接入網聯平臺,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完成向網聯平臺的業務遷移,通過合規路徑進行轉接清算,網絡支付行業正邁入更加規范健康的新紀元。 根據央行支付結算司的通知顯示,支付機構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開立在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這意味著,“直聯”業務將無所依附。 “斷直聯”在加速 1月5日,度小滿金融旗下的百付寶公司宣稱,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以及網聯、銀聯和各商業銀行的支持下,百付寶公司通過成立“斷直連”專項項目組,迅速開展落實各項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斷直連”、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工作。 招商銀行宣布,在人民銀行的政策指導下和網聯、銀聯以及各家支付機構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已于2018年12月29日與合作支付機構全面完成包括協議支付、網關支付、商業委托支付、付款等業務的“斷直連”工作。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有中信銀行、光大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發布“斷直聯”公告。 “直聯模式在中國獨有的,在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是通過卡組織鏈接銀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陸強華、楊志寧在《深度支付》一書中表示,銀聯和其它國際卡組織一直堅守“四方模式”,但與“三方模式”的競爭已持續多年,這一度直接演變為頭部支付機構和中國銀聯之間的正面交鋒。 銀聯與部分頭部支付機構的模式之爭曾引起央行等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但監管層當時對“三方模式”的認定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 銀聯技術專家、EMVCo管理委員會主席潘見仁曾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四方模式”被證明在全球實踐運行非常成功,國際卡組織的產品開發和服務本身都是基于“四方模式”為基礎,包括華為、蘋果、三星等 手機廠商與卡組織合作的手機支付也遵循了四方交易模式。 “在網聯模式下,跨機構支付交易的轉接清算集中統一,違法違規支付業務暴露在陽光下。”網聯在新年獻詞中稱,網聯平臺的出現,是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的雙重革新。 “直聯”模式如何出現的? 《深度支付》一書對“直聯”模式的來歷描述頗為清晰。 2010年之后,國內支付行業開始快速發展。頭部支付機構在業務發展的驅動下,利用銀行體系總分行授權不完善,相關應對缺失的弱點,用備付金存款和相關業務合作為籌碼,迅速形成直聯模式。部分頭部支付機構甚至與超過200家銀行形成直聯。 與銀行直聯是支付機構快速發展的核心模式,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直接綁定銀行卡,形成了支付機構體系和銀行體系之間的資金快速循環。對于支付機構而言,不用再跳轉網銀的網關,綁卡直接線上操作,無論是支付的成功率還是用戶體驗都得到大幅提升。支付機構利用其備付金存款作為籌碼,從銀行爭取到更優厚的條件,如更優惠的通道費用及對個性化需求的及時響應。支付機構更建立了獨立的支付賬戶體系,資金的賬面處理從銀行體系轉入支付賬戶體系,形成獨立的資金信息和支付業務處理系統。 然而,看似更便捷的支付模式,卻埋下安全隱患。 網聯在新年獻詞中表示,從挑戰上看,平臺化的運作模式容易使一些支付機構脫離央行―商業銀行雙層體系,在監管框架之外自成一脈,導致海量資金無從監管,引發資金挪用、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和高杠桿經營,滋生系統性風險,威脅老百姓資金安全。除上述問題外,支付機構自建跨行轉接清算平臺,與銀行多頭直連,還會導致信息系統重復建設,連接成本抬升,規則標準無法統一,行業運行效率不平衡。 2016年后,金融監管機構對于“三方模式”的態度開始發生快速轉變。 2016年10月13日,為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切實防范支付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會同13部委制定并印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針對跨行支付支付業務的情形要求的是,“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支付業務必須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就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進行”。 2017年8月4日,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聯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根據該文件要求,各銀行及支付機構應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2017年一年里,監管機構發布多條通知和規范,要求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支付和跨行清算業務必須通過央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 2018年,央行相繼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銀辦發 [2018] 114號)和《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銀支付 [2018] 238號)文件, “作為國家十三五計劃中的165項重大工作之一,‘斷直連’工作是人民銀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規范并促進支付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礎。”招行方面稱。 “目前來看,斷直連的銀行數量還不到十家,預計近期將有更多銀行宣布斷直聯,最終將實現各銀行及支付機構都接入‘四方模式’。這預示著‘三方模式’的終結。”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向經濟觀察網記者稱。 根據央行支付結算司于2018年11月29日發布的《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支付機構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開立在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規定可以保留的賬戶除外。 |
如需辦理POS機請添加微信:18910340839 歡迎你的來電交流!關于:第三方支付“三方模式”卒于2019的信息,請撥打免費電話:4008-118-928 進行溝通咨詢!